今年的十月,对于铝行业来说也许是最漫长的时段,寒冬未至,业内却已“寒气逼人”。产能过剩、供需失衡、铝价下跌早已令行业发展道路崎岖不堪,而在本月,一连串“噩耗”令业内人士招架不住,可谓“愁云惨淡”。
铝价暴跌 国际铝价跌至六年低位
虽说近年来铝价下跌已是常态,然而十月的铝价却跌的人心惶惶。昨日(10月28日),国际铝价跌至六年低位,长江现货价格低至10280元/吨,今日跌势持续,价格已跌至10250元/吨,直逼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铝价最低位。中国铝业网在查询历史铝价时发现,自2008年以来,长江现货价格最低时期为2008年12月9日,为10120元/吨,单日跌幅达310元/吨。有言论说,“铝价已跌回20年前的水平”。
有业内人士分析称,铝业的发展同全球经济发展情况呈正比例关系。我国经济增速放缓,下游需求萎靡,加上产能过剩,是导致此番铝价期现货价格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。照目前形势来看,跌势仍将持续。恐怕铝业真正的“寒冬”才刚刚开始。
“减产潮”涌现 行业大洗牌来临
对铝企来说,十月除了铝价暴跌之外,还有三件大事让大家感受到了铝行业的“洗牌说”已从“欲语还休”到如今的“昭然若揭”。
10月8日,中铝连城分公司召开干部大会,宣布全面实施弹性生产,全部电解槽退出运行。中国铝业副总裁蒋英刚指出,连城分公司实施弹性生产,为了减少亏损特别是减少现金流亏损,是为了在产能严重过剩,行业调整事在必为的大环境下,主动作为和主动应对,积极为企业创造竞争力。换言之,则是如今电解铝竞争环境差,生产成本高,供大于求,不利于企业发展。
10月24日,拥有“第一铝”之称的抚顺铝业也宣布告别铝工业,电解铝生产线也实施全线关停。这是继连城分公司后,中国铝业公司第二家子公司告别电解铝市场。如此壮士断腕之举令人唏嘘不已,而此停产事件的背后,是中国电解铝产能过剩的缩影。中国铝业网记者在梳理资料中发现,铝价暴跌、没有自备电厂、市场产能过剩等是抚顺铝业关停电解铝项目的主要原因。
10月24日,一家从老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铝业公司——淄博铝厂被正式宣告破产。行业整体产能过剩、产业形势低迷是其破产的主因。
在以上三个事件中,我们不难发现,三家企业减产或破产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,即产能过剩、铝价暴跌导致企业盈利下降,亏损面扩大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底,国内铝的产能已达4400万吨,但实际产量仅为2368万吨,产能利用率刚过一半而已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在铝行业的漫长严冬中,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跨入减产甚至是破产的行列。
转型阵痛 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景
中国是世界铝生产和铝消费的大国,中国的铝加工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如今行业发展形势低迷,产能过剩,价格低,但目前我国仍然具备巨大的铝消费需求,当下正是扩大铝应用的最佳时机。汽车轻量化的深入推进,持续扩大铝应用范围。据了解,工信部将研究组织成立交通铝材生产企业、装备设计和制造、下游用户、政府、协会等成立合作机制,协调部门间完善配套政策,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车型标准化修订工作,促进车型标准化、轻量化、厢式化,推动上下游紧密协作。
针对目前产能过剩严重的事实,国家正积极制定相应措施应对。近日,“产能合作”成为我国输出电解铝产能的一条新举措。对于我国铝行业来说,电解铝产能十分富余,但世界上仍有其他一些国家电解铝工业欠发达或是没有电解铝产能,若是将这部分电解铝产能向这些国家转移,实现产能合作,或者实现共赢局面。
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智葵在央视《对话》节目中说,“产能过剩只是一个伪命题,站在全球的角度还没有一个行业产能是全球过剩的,当前电解铝行业在我国是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,但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铝厂,当前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化进程时期,这对于我们很多的优秀富裕产能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和合作潜力。”
本网观点:
在中国铝业网看来,目前的状况这并不是行业发展的末路,恰恰是行业新曙光来临前的历练,转型必经阵痛,洗牌也必将淘汰一批落后于市场的企业。留精华、去糟粕,铝行业也许才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健康发展道路。
对于铝企来说,需要优化自身是管理机制,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,加大工作效率,顺应市场需求。最重要的是,不断优化自身产品性能,持续创新,用品质说话。勿使用“价格战”扰乱市场,企业之间来一场围绕产品质量的公平之战。
“互联网+”这一概念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广受市场热议,部分铝企纷纷试水互联网。随着时代发展,铝加工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已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,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。企业在提升自身产品质量之时,也可尝试新型的经营方式,与互联网结合,拓宽品牌销售渠道,增加产品曝光率,为产品赢得全新市场。